如何利用OKR进行绩效管理?
绩效管理,是人力资源理念的一个流程。现在我们希望的是绩效管理的创新和变革,是新的绩效管理。那如何把OKR融入到我们的创新绩效管理体系里面当中去。传统绩效管理特点是什么,移动互联网时代组织的特点是什么。
彼得德鲁克老先生在1967年提出了最伟大的一个思想:什么是目标管理 ,他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概念,就是知识性员工应该怎么来进行管理。所以我们的OKR也是源自于彼得德鲁克老先生。
一、传统绩效管理的挑战与难点
1、传统KPI严重的依赖固定的工作指向一个已知结果时的评定。
2、绩效评定过程很难是公平的,或者有统一标准的。
3、员工认为传统的绩效管理更多的是惩罚而不是有助于提升绩效。
4、现有的操作阻碍了持续的反馈,并限制了诚实的意见表达。
5、绩效的评估侧重在消极反馈,找差距与不足。
6、把人进行对比,破坏了努力创造一个合作的文化。
7、KPI评分结果对做一个明智的决定是不可靠的。
8、没有真正体现绩效报酬的意义。
现在的商业环境是看不清,道不明,经常在变化的。
那在这样的环境里,我们应该怎么来应对呢?
1、企业要有什么愿景和使命?我想成为一家什么样的公司,可能眼前你是看不清的,但长远你要什么你要非常清晰。、
2、理解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啊,不是什么都要做。
3、明确哪些该做,哪些不该做。
4、敏捷快速。
二、OKR敏捷绩效管理模型
敏捷绩效管理模型理论定义一共有三句话:
1、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的系统、过程、方法论和工具。
重要的是做绩效管理一定要持续。如果你1月1号设目标12月31号考核,这不叫做绩效管理,这是绩效考核,考核只是绩效管理里面的一个环节。
2、通过绩效管理,我们要把个人目标、团队目标和组织战略目标方向要保持。
一致很重要,就是因为通过这样的工具我们来保持一致。
3、通过做绩效管理使公司可以辨识、衡量和发展员工绩效。
辨识:我们可以分不出哪些员工是优秀员工,哪些是合格员工,还有哪些是待改善员工。辨识的目的是帮助员工成长,衡量:我们辨识的证据是什么?是衡量,员工的业绩可以量化的,非常具体的。发展,我们是通过发展员工的能力来发展员工的绩效。
所以整体来讲我们通过做绩效管理,发展了员工能力,发展了员工绩效,然后我们来提升整个战略组织的一个目标。
三、敏捷绩效管理步骤:
1、目标设定。
我们传统的目标设定用的是KPI、平衡记分卡,或者补充一些重点工作等等。
那我们这里给大家多介绍一个工具就叫OKR,OKR是可以跟KPI、平衡记分卡或者是别的一些目标设定的工具,柔和使用。独立使用,柔和使用都可以。
2、持续反馈与教练
目标设定以后,不是工作结束,工作才刚刚开始。第二步特别重要就是如何去完成。在这个理念就是过程管理。那在过程里管理里面,我们特别强调的是是沟通,尤其是主管和下级的沟通。主管必须要提供持续的反馈和教练给到员工,
3、考核与薪酬
现在的考核有些公司是季度的,有些公司是半年度,有些公司是年度,有些公司是没有考核的,这个考核主要是做一个整体的目标完成的一个回顾。考核在我们现在整个绩效管理的趋势当中来讲,我们是应该淡化考核,考核和薪酬之间有一些什么有机结合、多样化结合。
4、激励与认可
怎么来鼓励我们现在的90后,未来的00后,他们怎么样能够发挥自己的一个内驱力来把工作做好。
从目标设定到目标的执行,到目标的考核,到目标的一个激励。这整个模型它有一个灵魂,就是两个字沟通,而在沟通前面要加两个字,就是持续沟通,只有做到持续沟通,我们整个绩效管理才是有意义的。包括目标管理的工具OKI才是有意义的。
我们的绩效管理应该从强化考核到强化什么过程管理,希望大家更多的去强调沟通,强调上级对下级的辅导,强调执行力,希望这个模型能够真正激励到员工,帮助员工成长。员工最想要的是什么?员工最想要的实习时是个人的一个成长和发展。
OKR是英文字母的一个缩写,O就是objectives。KR就是Key results,这在全球是一个目标管理的工具,同时也是一个沟通工具,通过沟通来实现目标管理。那他比较强调的是一个过程管理,当OKR养成习惯以后,他就会成为你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。
OKR的思维方式:
它是一种创新的思维方式,它是一种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。所以如果你的公司是强调创新,强调团队合作,就会比较适合OKR。坚持使用,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理念,都有这样的思维方式,就会形成我们的企业文化。所以OKR也是触动你的企业文化来去实现你企业的愿景和使命。
四、哪些企业适合使用OKR
公司:
那么我们是创业公司,适合用OKR吗?或者公司没有考核,没有目标,适合使用OKR吗?人多、人少适合使用OKR吗?
其实所有公司都适合用OKR,因为OKR它是一个目标管理工具,没有一家公司是没有目标的。
当然OKR更适合互联网公司,创业公司,创新公司。因为这些是随时随地要跟市场保持连接的。当然OKR也适合传统企业,因为传统企业里最好的是转型突破快速发展。
部门:
如果你在部门里面推,我们首先建议推研发部门、创新部门、创新的一些项目组以及一些很难用kpi来衡量的部门。
岗位:
对于员工来讲,知识性员工,比如说研发、创新、复杂工作,是比较适合用OKR的。管理层也是非常适合用OKR,因为管理层的工作比较复杂。
不需要使用OKR的部门:
简单劳动,重复性劳动的就不需要用OPR了。可以用原来的KPI比较简单一些。
五、OKR的原则与特点
1、公司部门和个人都有自己的OKR,必须达成一致和互相支持。
建议在全公司推行使用OKR,如果公司人比较多,可以分阶段推行。比如说第一季度我们先管理层,第二季度我们再到员工,整体来讲我们是建议全员都有OKR,因为OKR它互相之间可以支撑和对其,会使工作会更加顺利。
2、OKR中最多五个“O”,每个“O”最多四个“KR”。
OKR 其实是强调是聚焦,强调的是优先级。所以数量不要太多。我们先讲“O”就是目标,目标我们如果季度的话一般建议在两三个左右。那么“KR”一般来讲是4个“KR”来支撑一个“O”,所以KR在2到4个。不要太多,因为太多你其实是完不成的,你也不知道自己的优先级在哪里。
3、OKR必须是可量化的,要符合smart原则
在OKR里面我们的“KR”必须需要符合smart原则,也就是“KR”他必须要符合的是什么时间、什么地点、谁做什么事情、为什么做、怎么做、做多少。
关于目标一般建议定性就好了。定性的话更有鼓舞人心的特质。比如说我举一个定性的目标,今年要大力提升员工凝聚力,那这个凝聚力就是一个定性的。但是我的“KR”要非常具体,为了提升凝聚力,我应该做些什么事情啊?
4、OKR在设定的时候一定要有野心和有挑战性。
OKR不是用来做考核工具,不考核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能够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量。是非常有挑战性,是十倍增长的。这个对互联网公司创业公司来说,这点一定要遵守,我们只有10倍的增长,才能促进业务,要敢于挑战自己,将自己的极限度发挥出来。OKR是不惩罚的,以激励为主,因为它不是一个考核工具,不是一个扣钱的工具。
5、每个人的OKR都是透明的
我们可以通过软件透明,通过平台透明,放在公共盘上透明,放在OA系统上透明,可以贴在墙上透明。透明的目的是让所有的人看到你的工作,你也看到所有人的工作。
为什么大家看到别人的工作这么重要呢?你看到别人工作,了解别人在做什么,你就可以互相帮助,团队合作,也可以互相监督,互相鼓励,互相激励。并且也会有压力,但是你会更有动力。
6、OKR每季度都会打分,并且公示
打分是对OKI进度的一个记录。OPR的打分,不去跟年终奖,不要去跟考核等级,不要去跟年度加薪去挂钩。因为如果挂钩的话会削弱OKR的作用,会让员工发生一些心理上的扭曲,员工会变得更加的保守。
OKR与KPI的关系
KPI:
KPI的本质是绩效考核工具,未来可预测,职责分工明确,严格执行pay by performance,目标能数字化。并且他的激励手段与薪酬挂钩,他不是透明的,他的结果导向是关注事情做了没,目的在于考核员工,并且不接受改变。
OKR:
KPI的本质是沟通和管理工具,是上下一致的,每个人都是领导者,是公开透明的,激励手段不与薪酬挂钩,产出导向主要是关注事情的成果,时刻提醒每个人的任务是什么,并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。
假如已经有了KPI再用OKR是可以配套使用,建议是KPI用于考核,OKR用于支撑过程管理,也就是OKR去支持KPI,甚至是去超越KPI。假如是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之下,建议直接使用OKR。
OKR的落地与实施
一家公司最重要的是想清楚愿景、使命和价值观。我到底想成为一家什么样的公司,想清楚了之后,再来制定短期战略,短期战略里面最关键的是年度目标,年度目标你要设定好了之后,我们这个年度目标就可以用OKR的形式来写出来。再把年度目标拆成什么季度目标,四个季度季度目标,每一个季度的“O”都可以拆成4个“KR”。“KR”再来就是拆成行动方案,也就是说是你每天、每周、每月该做些什么,所有这些做的串起来,就是为了一个结果。而所有的key results串起来就是为了一个目标。季度的“O”是为了年度的“O”,年度的“O”是为了公司短期战略,短期战略是为了长期战略和企业的愿景和使命。
OKR的日常管理
每天可以开站会,每周可以开例会,每月可以有一对一主管对下级的辅导。公司层面我们应该有季度的回顾,半年度、年度的回顾。通过这些持续的沟通,包括一对一沟通、一对多沟通,通过持续的沟通来保证OKR能够实施到位,实时监控。所以过程管理是相当重要的。
当前企业运用OKR的场景
1、只作为平时表现依据。
2、作为项目管理的考核工具。
3、KPI+OKR融合考核方式。
4、KPI考核法+OKR参考依据。
5、作为考核依据,参与晋升、评优。
6、作为创新专属目标管理。
7、作为重点工作目标设定依据。
8、作为KPI的完整替代考核工具。
Teamface-企典